人艺做戏剧电影、《只此青绿》《新龙门客栈》进影院,舞台纪录电影成市场新宠

来源:互联网人气:108更新:2024-09-22 07:05:41

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近日,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接受采访谈到,人艺正在进行一些全新的尝试,打造戏剧电影。

据他透露,目前《茶馆》《哗变》已申请“龙标”;《正红旗下》已经拍完,进入后期制作阶段。这些戏剧电影一方面未来可以进入院线,另一方面也会进行线上放映,“让来不了北京,或者来不了首都剧场的观众线上去欣赏我们的剧目和表演。”

冯远征认为,这是戏剧界对“第二现场”概念的新尝试。而类似的舞台纪录电影,对目前的国产电影行业也并不陌生。

就在今年国庆,根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改编的同名电影将在全国上映,由舞蹈原编导演团队共同参与打造。这部知名舞剧从2021年首演后,目前已经演出近600场,在2022年登陆B站跨晚、央视春晚,获得了极高的传播度。

而这种把知名舞台剧的纪录电影搬上银幕的操作,今年不得不提的还有一部《新龙门客栈》。这部让陈丽君、李云霄火爆全网的沉浸式越剧,也是近两年演出市场的宠儿。

其他同类作品还有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戏剧电影《抗战中的文艺》等,前者更是今年上海电影节的开幕片。

客观来看,舞台纪录电影这种形式,是演出市场把头部项目IP化运营的一种尝试。

类似的IP联动,此前更多的是从线上到线下,比如围绕剧集《风起洛阳》开发的“一鱼十二吃”打法,联动线下舞台剧;此外,一些热门剧集包括《觉醒年代》《在远方》《唐朝诡事录》《隐秘的角落》等都有舞台剧、音乐剧等方向的联动,以IP效应带动演出市场。

如今,舞台纪录电影颇有些反向操作的意味,以电影进一步促进IP增值,并带动线下观演的热情。

其实过往,热门演出作品的音像制品出售,已经是一门国内外都很成熟的生意,人艺的话剧录像就有很不错的销量,目前也是B站等媒体上供爱好者考古的热门内容。B站甚至形成了一个演出传播的基地,不少在此观看影像的受众,会被培养成为线下演出的受众。

由此来看,舞台纪录电影也形成了对这个线上线下联动线条的补充,在商业上具备一定的价值。这是演出行业在进一步完善商业化的一种尝试。

当然,围绕着舞台演出与电影艺术之间表现形式的不兼容,也有不少讨论的声音。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介质转移,行业也在持续进行摸索,如《新龙门客栈》保留了观众和掌声部分,让一些观众会表示出戏。

进一步看,这种尝试也有独立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这方面可以援引的概念就是戏曲电影,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拍摄戏曲电影就得到了不少扶持,鼓励艺术百花齐放,当时戏曲电影年产量可达百部。

而最近一波制作高潮是2013年之后,在相关扶持下,我国仍保留着每年10-20部各剧种电影的输出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2021年的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以高达90%的特效画面加上仙侠水墨风质感实现口碑破圈,累计票房达2373.9万元。

通过电影渠道,进一步传播优质演出内容,尤其打开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平台,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而如《新龙门客栈》《白蛇传·情》等戏曲内容获得认可,也是当下传统文化能量的体现。

也需要看到,《新龙门客栈》目前开画超20天,票房入账破606万,这样的成绩也说明,类似作品能够带动的市场反馈,依然比较有限。

但一方面,如果算一笔经济账,这样的收入肯定是溢出的,显然也属于IP增值;另一方面,电影上映前后的路演、宣传动作,也带动了更多关注,而现场演出的性质决定了,不会出现看过电影、视频的拒绝再看演出,反而有可能反哺演出市场。

同时,急缺优质内容供给、也需要观众拉新的电影院,同样不会拒绝这类新增内容带来的引流。各方面的意愿,促成了这类内容在今年的增加。

而更多舞台纪录电影出现的逻辑,也就不难理解。更多演出方试图制作类似内容,或许会成为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