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台剧沉淀下来,为“影后”加冕

来源:互联网人气:781更新:2024-11-20 05:33:33

2024年11月19日刊总第2417期

2024年10月,台剧《影后》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导演严艺文携手主演团队杨谨华、谢盈萱、陈庭妮等人共赴首映会。该剧以娱乐圈鸡飞狗跳的阴暗面为切入点,展现出现代社会女性的迷茫与救赎。

在大陆,网友称赞《影后打破“台剧天花板”期待拍摄第二季。而在台湾岛内,该剧仅在短短一天内就冲上奈飞剧集排行榜冠军的位置。

台湾《商业周刊》总结了《影后》的五大亮点,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超强阵容”:女主演找来台湾双料“影”谢盈萱,以及刚拿下“金钟奖”女配角奖的杨谨华,配角更有有薛仕凌、杨贵媚等实力派演员。堪称继《华灯初上》后,再次集结台湾大半个演艺圈的影剧作品。

导演严艺文为大家刻画了一出残酷的娱乐圈群像戏:“女演员就是一个既骄傲又脆弱,既自信又自卑的综合体。我希望透过《影后》让观众看到,女演员银幕前银幕后的双重性。”

镁光灯下的明争暗斗

演艺圈众生相

作为一部群像戏,《影后》无疑是优秀的。她们的演艺生涯是主线,个人成长生活是副线。每条人物线紧密交织,每个形象都丰满立体,并且能代表不同的群体。这些“影后”你来我往,构成了如今娱乐圈的缩略图。

正如本剧演员谢盈萱所说:“戏里每个影后的故事线都有她们的意义。”

剧中,制片人用挑剔的眼光打量来试镜的青年演员史艾玛,随手在她脸上用笔画出所谓的整形建议:开眼角、缩鼻翼、拉唇线。一道道笔触不是在美化她的脸庞,而是在解剖她的自尊。

“这部剧的主角喜欢女生”。当同性恋女导演说出这句话时,有男朋友的史艾玛仍然选择吻了上去,如此这般拿到了主演的名额。

她与一路扶持她的经纪人胖姐划清界限,投靠薛亚之。后来,她面对“进步”的诱惑,又去勾引薛亚之的丈夫李子齐,插足他们这段充满裂痕的婚姻。

史艾玛代表着那些没资源,但又对“影后”这一头衔无限渴望的青年女演员。她们迷失在欲望的漩涡中,野心在逐梦的道路上催促他们抛弃原则,而每一张面带微笑的封面背后,或许都藏着扭曲的初心。

本剧的周凡和薛亚之,更是许多中年明星的缩影。

曾经出道即成名的周凡,像是在艾玛的对立面。她因那耿直毒舌的性格,在与薛亚之决裂后落寞三年无戏可拍。面对俯在她身下认出她的人,闭口不谈自己的过往。在电梯间里,又自作多情地重复强调:“我不是周凡!”,实际上无人在意。

在时光的打磨下,曾经风光无限的早一代明星们,如今只余下褪色的光环。他们一度站在巅峰挥洒自信,但人气消退后,也难免困在迷茫的落魄中。

“这个女人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一切,薛亚之你真他妈的伟大欸!”泼辣的周凡面对挚友薛亚之选择结婚而放弃事业,大闹她的的婚礼,娱乐圈津津乐道的挚友就此决裂。

但薛亚之选择退出台前不只是因为爱情,真正让她心生疲惫的,还有那份永远不可能逃避的比较。不甘在镜头下总低周凡一头,承受压力与不甘。

娱乐圈里,可能存在真挚的友谊,但难以言喻的竞争压力,家庭压力仍难以避免。在这个行业,真正的情谊和人性难免被名利和不断的较量所考验,最终走向令人心碎的结局。

尽管看不见的冷血厮杀和冷色调打光遍布这部剧,仍有点滴温情贯穿其中。

“我是你的经纪人,如果我不保你你就完了!我要到处跟人家跪,四处陪笑脸像个妓女一样,我做这些是为了谁?”薛亚之旗下的艺人妮妮陷入舆论风波,薛亚之在地下车库对着她哭喊。

“有一天你一定会是个明星,是我先看到的!”胖姐面对史艾玛的离开,只是笑中带泪扯下艾玛衣服上的吊牌,祝她早日成角。

演艺圈是永无休止的厮杀之地,每一代影后带着灼热的光辉登台,又在命运的轮转中悄然隐没。聚光灯下,荣耀和卑微交织,冷酷与温情相生,构成了一幅沉重而绚烂的群像戏。

打造《影后》

现象级精品剧集幕后的故事

本剧一经播出,就引起了海内外观众的热烈反响。

《影后》的剧本于2022年在台北金马奖创投会议上展示,并获得威望国际开发奖的肯定。全剧共有12集,前三集于第2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中全球首映,2024年11月7日在奈飞全球同步上线。目前,该剧豆瓣评分7.8,位居《网路温度计DailyView》台剧网络口碑榜冠军。

撕开娱乐圈幕后故事的《影后》,究竟是如何打造的?

提到本片导演兼编剧严艺文,更多人想到的可能是之前大火的《俗女养成记》。该剧两部的豆瓣评分均在9分以上,创下华视13年来最佳收视成绩。

严艺文善于发掘女性及现实题材,通过刻画不同群体来反映社会百态。她曾意识到,女演员一但超过40岁,就只剩下妈妈角色可以演。她在做演员时,也曾面临要扮演只小她五岁的吴慷仁妈妈的窘境。因此,她在《俗女养成记》中着墨于一个中年妇女的生活,希望可以重新把被社会忽视的“中年妇女”搬到台前。

“这就是现在女演员的处境。”严艺文如实表示。她从演员逐步转型成为编剧、导演。继《俗女养成记》之后,她看遍台湾娱乐圈的现状,以自身的演艺经历构思了《影后》。她访问了多位同样曾获奖的女演员,借此深入了解她们的故事,并将这些真实的经历融入剧本之中。

黄馨萱和严艺文,凭借《俗女养成记2》斩获第57届金钟奖戏剧节目奖和戏剧节目导演奖

本剧的演员阵容可谓相当豪华。主演有《俗女养成记》的女主谢盈萱,曾出演过《华灯初上》《不良执念清除师》的杨谨华。配角有参演过《周处除三害》的谢琼煖,还有实力派演员杨贵媚。

最重要的是,《影后》80%的主演,年龄都在40岁往上。这也是导演希望呈现给观众的:不被看好的中年女演员未曾老去。

剧中的演员,似乎都能在现实的娱乐圈中看到投射。主演杨谨华今年45岁,资历丰富,但与她饰演的角色周凡一样,都是屡次提名影后又屡次不中。2021年金钟奖颁奖之时,同为《影后》主演的谢盈萱以一票之差击败杨谨华,让杨谨华眼眶含泪地说:“是不是每次都差一票!”

同时,谢盈萱在剧中饰演薛亚之,这个名字与歌手萧亚轩的本名“萧雅之”仅一字之差。剧中她和周凡原为亲密好友,后来因故决裂,这段情节让一些观众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萧亚轩与饰演周凡的杨谨华之间的友谊变迁。而两人在剧中的跳舞也被认为是在致敬美国电影《小姐好白》。

而剧中角色妮妮作为曾经出演三级片,现在渴望转型的艳星,被评价:“现在的社会太严苛了,要把衣服一件件穿回去,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吧”。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金马影后舒淇那句著名的:“我脱过的衣服要一件件穿回来”。

两岸三地文娱变天

新时代台剧何去何从

台湾的文娱产业在整个华语文化圈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存在。尤其是其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更是比内地要早许多,领跑两岸三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新白娘子传奇》《包青天》等一众台湾古装剧席卷华语世界。二十一世纪初,台湾偶像剧一骑绝尘,其代表《流星花园》更是在台湾创下了平均6.43的收视率。从F4到明道陈乔恩,华语观众再次见证了台湾电视剧大杀四方的威力。

但近十年,台湾电视剧的传播面似乎在不断缩小。

这里有观众口味变化的原因,也有硬件技术的原因。以前的观众是在电视机上观看,到点追剧。2010年之后,人们追剧的渠道逐渐转向网络,主动选择观看综艺娱乐节目成为主要模式。从电视剧本身的角度看,2011年后台湾就鲜有在豆瓣评分达到9分以上的偶像剧了。到了2015年,收视冠军的收视率,已经从2011年《犀利人妻》创造的9.5,下降到了4.74。

车祸,富二代爱上穷女孩,三角恋似乎越来越难吸引观众了。

也就是在这十年,台湾电视剧开始悄然转型。戳破幻想的粉红泡沫,走向现实社会。台湾创作者的创作思路沉淀下来,开始打磨高质量精品剧,用思想性和有深度的剧情来吸引观众。

2015年,《麻醉风暴》横空出世。抛弃男女情爱,直击台湾医疗体系弊病。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现实题材的基础上融入大胆想象,将东亚家庭关系中血淋淋的窒息一面用科幻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们与恶的距离》更是由台湾真实凶杀案改编,揭露社会黑暗的同时不忘探讨人性的救赎。

一部部电视剧像一把把手术刀,解剖台湾社会弊病的同时斩获大奖无数,震撼华语观众。当然,其中也包含《影后》和严艺文曾导演的《俗女变形记》。也许台湾电视剧很难再开创曾经两岸三地万人空巷的收视盛况,但不代表台剧的艺术价值会就此被埋没。

除去内容导向的转型,台剧的幕后制作也在悄然变化。最显著的转折点,就是《影后》的上映平台奈飞,开始投资台剧了

2021年,由奈飞投资,林心如担任制片人及主演的台剧《华灯初上》,耗资高达2.5亿台币。除拍摄资金之外,奈飞作为国际化的流媒体平台,也给台剧带来了宣发加持。林心如曾在公开采访中提到,“《华灯初上》上线前后,在整个台北的剧集宣传铺天盖地。”

不过最重要的,还当属奈飞给台剧带来的“美式创作药方”。

例如,首集1.5-2倍于后续剧集的制作成本、每集15分钟便需要出现的引爆点、每集末尾需要抛出的悬疑点等,都可以给予台剧更标准化的爆款打造逻辑。在上述逻辑之下,台剧的剧情会变得更加环环相扣。”

观众也能直观感受到,近些年台剧无论是剧情的起承转合还是镜头拍摄的质感,都越来越与国际接轨。例如《影后》就 利用了大量阴影、冷暖切换的光线处理,为剧情增添了一层诡谲的暧昧氛围。影射出女演员们时刻被窥视、被消费的同时,也使全剧的镜头呈现极具高级感。

同时,国际上每集四五十分钟,每部十几集的拍摄模板也逐渐成为台湾电视剧的主流,这一拍摄流程的转变也在影响大陆。过去动辄几十上百集的肥皂剧将逐渐被时代抛弃,短小精悍的精品剧集将会越来越多。

“就算是跌倒,也要把这一跤跌得漂亮。”

这是《影后》的宣传词,是当代女演员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台湾电视剧曾经面临转折时的阵痛期。面对偶像肥皂剧收视率滑铁卢,沉淀转型才是出路。

剧中的周凡沉寂三年之后重新站起来,再临大银幕,作为影后回到颁奖典礼的镁光灯下,此时的娱乐圈已然物是人非。台湾电视剧如今以新面貌再次在海内外影视市场站稳脚跟,接下来何去何从,也许还需要更多“影后”扎根现实,继续探索。

文 | 李天尧

编辑 | 孟 浪

注:全文图源网络